听课记录|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及教学阐释(湖南省第三届青教赛决赛第三名
02
这堂课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情境的创设合理且有效,很好地统整了整篇课文的学习。学习任务明确,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如何表演课本剧搭建了支架,明晰了方法。唯一一点感觉在无生教学的课堂上,如果将学生的回答更自然地表达出来,更多一点真实课堂的感觉,而不是老师分饰角色,可能效果会更自然一点。
《草船借箭》
无生教学实录
板块 一:情境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年级接到的任务是表演课本剧。看,这是学校大队部发来的一封招募令(出示招募条件),要求小演员们能够表达自然流畅,演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演出效果还能够打动人心。
师:想要演出课本剧呀,首先,我们得选一个好故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草船借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脚本。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名著阅读之旅,去品读文本中的智慧、谋略与乐趣,来演一演《草船借箭》的故事吧。
师: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块二:任务驱动品文
学习任务一:剧本场景我来定
活动一:说一说(复习回顾,概括《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学们,请你们回顾一下,谁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请你来。你概括得真准确。
师: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所写的课文,咱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句,串联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分一分
师: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咱们对剧本的梗概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剧本由场景组成,通常以景换场。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觉得可以分成几个场景呢?
师:咱们可以尝试根据时间、地点和主要的人物的转变来分一分。老师这里有几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地将它填到表格恰当的位置。赶紧填一填吧。
师: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老师把你们的答案请到了黑板上(出示)。老师发现,你们根据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将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场景。那你们现在能不能够分别为这四个场景拟一个小标题呢,小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一下。
师:这个小组已经拟好了,请你上来分享你的思考。
生:老师,我们发现场景一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周瑜和诸葛亮,结合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想设计陷害他,于是我们将场景一标题拟定为“周瑜设计害孔明”。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是的,我们可以根据主要人物,结合故事情节,快速地为场景拟定标题。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学着他的样子为场景二三四拟一拟标题吗?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强啊。一下子就为场景二三四拟好了标题。(出示:鲁肃依计暗备船,曹操中计猜射箭,周瑜惊叹孔明计)
学习任务二:剧本人物我来品
活动一:理一理
师:了解了剧本的梗概,分好了场景,还不够。想要演出课本剧呀,咱们还得演出角色的神韵。同学们,在这幕剧中,一共出现了哪些重要角色?
生:诸葛亮、鲁肃、周瑜、曹操。
师:这么多的人物中,你们最想演谁啊?大声告诉我。老师听到了很多名字,其中诸葛亮的呼声最高。为什么?
师:你喜欢他的足智多谋,你崇拜他的冷静从容。
师:是呀,文章中有一句周瑜对诸葛亮的评价,你们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比不上他。”)(板书:神机妙算)
活动二:品一品
1.找出人物语言,读一读。
师:分好了场景,选好了角色,下面,我们就可以设计人物对白,尝试来演一演。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周瑜和诸葛亮的语言,一边读一边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很多同学都已经找到了,有aft哪两位同学愿意分别来演诸葛亮和周瑜,上来读一读。
师:请你们两个来。掌声送给他们。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2.补白人物内心,品一品。
师:你认为他们读得很流畅,但是还不够有趣。是呀,想要演出课本剧,像咱们平时那样读得字正腔圆是不够的,要演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师:我们来看看第一句,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堂堂三国水军大都督,真的不知道水上交战要用什么兵器最好吗?如果你是诸葛亮,会怎么想?
生:我觉得诸葛亮会想:哼,明知故问,看你安的什么心?
师:你真不愧是小诸葛,一下就猜出了周瑜的险恶用心。
师:那当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来压他的时候,你觉得诸葛亮又会怎么想呢?
生:我觉得诸葛亮会这样想:哼,果然不出我所料,想至我于死地,好在昨天晚上我夜观星象,发现三天之后有大雾,不如将计就计。
师:你是怎么揣摩出来的?
生:老师,我看了课文后面几段,知道诸葛亮他妙算到了三天之后的这场大雾。
师:你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你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时。(板贴)
3.归纳人物特点,演一演
师:这一段交锋堪称经典,我们到影视剧中去取取经。(播放电影片段)
师:同学们,哪一个小组想学着他们的样子上来演一演。请你们来。你们演得真不错。演出了诸葛亮的淡定从容和周瑜的善妒之心。
学习任务三:剧本情节我来演
活动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找出人物语言,读一读;补白人物内心,品一品;归纳人物特点,演一演。完成了场景一的表演。那么你们能不能够从场景二三四中自由选择一个场景,按照学习步骤进行组合来演一演。
师:如果你能够做到人物语言自然流畅,将得到一只小船贴纸,如果你能够演出人物的特点,还能够演出效果打动人心,将得到三只小船贴纸。下面就请小组合作,练一练吧。
【场景二:鲁肃依计暗备船】
师:你们小组高高举起了小手,你想演哪一个场景?你想演场景二,鲁肃依计暗备船(播放提前录制的表演视频)
师:你们觉得他们组演得怎么样?参照评价标准,你愿意给他们几只小船贴纸呢?
师:请你说,你愿意给他们三只小船贴纸,你认为鲁的这个小演员表现得很不错,演出了他的忠厚老实。
师:同学们,诸葛亮为什么找鲁肃帮忙呢?课前老师让你们查阅资料,请同学们带上你的资料来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生:老师,我们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此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刚打败刘备,正欲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联合抗曹时期,因此鲁肃顾全大局,一定会帮诸葛亮的忙。
师:你真善于学习。通过借助资料帮你读懂了鲁肃的顾全大局。那鲁肃身在吴军阵营,他的内心真的从来没有动摇过吗?如果你是鲁肃,你会怎么想呢?让我们补白他的内心,来猜一猜。
师:当鲁在江边来回踱步,他叹了一口气,心里会想什么呢?
生:这件事我到底要不要告诉周都督呢?如果不告诉他,出了闪失我可担不起责任。
生:但是他又摇了摇头,心想,既已答应诸葛亮,便不能失言,于是坚定地说:君子一言,当驷马难追。
师:是呀,你通过补白人物心理感受到了鲁的忠厚老实和顾全大局,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诸葛亮的知人善任。
【场景三:曹操中计猜射箭】
师:这一个小组完成了场景二的表演。还有哪一个小组想来演一演场景三?
师:请你们来。大家掌声送给他们。
师:请你来评一评。参照评价标准,你愿意给他们多少只小船贴纸?也是三只,你特别喜欢演曹操的这位小演员,你觉得他演出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那我来采访采访,来,丞相,你是怎么揣摩出曹操多疑的性格的?
生:老师,我除了读课文之外,我还读过《三国演义》的原著, 原著的第四回,操因多疑杀吕伯奢,我从这一个章节中读出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
师:你真善于学习,结合原著帮你读懂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
师:那丞相,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既然已经知道上当,为何不立刻追击,反而让诸葛亮逃之夭夭了呢?
生:唉,说起这件事情,我就生气,这诸葛亮呀,不但知晓天时,还懂地理。他利用我军水战在北,他军水战在南的地理优势,从北至南,顺流而行,而且此时还刮的西北风,顺风顺水,我想追也追上不上啊,真是气煞老夫也。
师:你通过结合原著、借助资料帮你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晓地理(板贴)
【场景四:周瑜惊叹孔明计】
师:同学们,这诸葛亮呀,是既神机妙算知天时,又神机妙算晓地理,从你们演绎中,我们看到他还会揣摩人心(板贴:识人心),难怪周瑜会惊叹道,大家一起读:“……”
活动二:评一评
师:同学们的演绎都非常精彩,你们参照评价标准,选出自己心中最佳的小演员了吗?
师:请你来。你认为演诸葛亮的演员演得特别好,淡定从容,足智多谋。
师:你认为演曹操的这个演员也演得非常不错,演出了他的谨慎多疑。
师:你认为鲁肃也演得好,演得忠厚老实,顾全大局。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个代表优秀小演员的奖杯送给他们吧。
板块三:课堂收获我来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请你说。
生:老师,我知道了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转变来划分场景。
师:嗯,这是你的收获,请坐。还有吗?
生:老师,我知道按照事情的顺序写的故事,咱们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还有吗?请你来说说。
生:老师,我们知道了,可以聚集关键语句、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原著、欣赏影视剧片段等等方法,帮助我们读懂著。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呀。
板块四:星级作业我来选
师: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演三国故事,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场景,录制一段3-5分钟的小视频,交给语文老师,参加年级小演员的遴选,当然你也可以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走进三国演义的原著,去原著中寻找人物之趣,并且为你喜欢的人物设计一张三国人物表演卡吧。
板书:
5 草船借箭
知天时 晓地理 识人心
神机妙算
境中读用 言情共升
——《草船借箭》教学阐释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境中读用,言情共升”是我教学阐释的主题。一直以来,我跟随着师傅与团队,走在小学语文“情用课堂”的研究之路上,形成了具体的“四维课堂”教学模式。情用语文四维课堂下的教学,其核心主张是境中读用,言情共升。通过情境、任务、练习、评价四个维度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阅读语用作品,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真实情境任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为此我们借2022年语文新课标的东风,结合四维情用课堂的策略,对语文教材单元进行统整设计与教学,具体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要义,三个层面,四维统筹,五大策略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以《草船借箭》一课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解说。其中重点解说三一五。
一、三个层面
(一)课标要求内容
课标要求内容,教材编者意图,学生学习实情,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提。《草船借箭》选自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由选自、节选自、古典名著四篇课文组成,语文园地口语交际表演课本剧以及快乐读书吧,很明显,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此任务群的功能定位为——
(二)教材编者意图
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明确指出,与新课标相呼应,教材助学系统背后的编者意图,也清晰地体现这些要求内容。本单元的语要素有两个,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二是学习写读后感。这两个要素都指向表达,蕴含着两个核心概念, 一个大观念。
编者将这一大观念巧妙渗透在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以及口语交际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及园地习作分别承担着形成这一大观念的不同功能,整个单元呈现出初识、强化、适用、运用、巩固的学习过程。草船借箭这一课选自于三国演义,与原著的版本不同,这是由现代文改编的版本,这篇文章故事情节非常精彩,生动细致地刻画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善妒,鲁肃的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以及曹操谨慎多疑的形象。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承担着指导方法,落实语文要素的重任。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重点在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迁移这些方法进行原著的阅读。
(三)学生学习实情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是古典名著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对《三国演义》的相关历史背景比较陌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人物关系较为复杂,学生或多或少有一点畏难情绪,因而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适当降低阅读的要求,尤为重要
二、一个核心
基于以上三个思考层面,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我为本单元设计了以下核心素养型学习目标,并以此确定了《草船》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展示的是《草船借箭》的第二课时,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两种要义
恰当运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两种设计要义。
四、四维统筹
根据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练习延展,评价导向四维统筹原则,我对本单元的情境、任务、练习、评价进行了统筹规划。《草船借箭》的第二课时对应的是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分任务表演《草船借箭》中的子任务四至子任务六
五、五大策略
本节课我具体采用了以下五大教学策略。
(一)精心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学习是情境性的实践活动,真实的情境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助推剂,基于此,我为本单元创设了“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争当优秀小演员”的大情境,分别演出“草船借箭”“景阳冈”,“红楼春趣”的分情境,真实的招募令,真实的情境任务,既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契合学生的挑战心理,学生自然感兴趣,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精妙规划学习任务序列
根据做事逻辑,我对大任务进行了非任务和子任务的层级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分任务是完成《草船借箭》课本剧,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设计了如下五个子任务,而本节课就是完成这三个子任务,这样任务细分后,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目标更易达成。
(三)精巧设计语用实践活动
争当课本剧小演员不仅需要表达流畅,还要演出人物的特点,演出效果还要能打动人心,所有这些不仅需要阅读与鉴赏,还需要学习古典名著的基本阅读方法,其实质都是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串联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概括剧本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时间、地点或者人物的转变完成场景的划分,接着聚焦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知剧本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引导他们完成课本剧的表演。整堂课语用实践活动所所实实,学生进阶水平明显。
(四)精确设置评价量规活动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课始,我巧妙的将学习目标转化为招募令的招募条件和评价细则,并重点引导学生围绕招募条件和评价细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按照招募条件完成课本剧的表演,并在课上要求他们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这样,评价标准自然进入学生脑海,学科大观念初步形成,学习目标随机达成。
(五)精当渗透思维审美文化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这节课故事内容的概括,场景的划分,人物关系的梳理,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品味人物的语言,补白人物内心,演出人物特点,从而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完成课本剧的表演则是对学生语用、思维、审美、文化 的综合培养。
这节课我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评价的导向下,学生有趣有味有劲,语文素养得到了综合的进升,真正实现了境中读用,言情共升。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